党建群团
谭婉萱:喜迎二十大 高新工程· “非凡十年” 我的教育故事专辑——信任生命的力量
发布时间:
2022-09-16 14:22
来源:
我的心理健康教育故事:信任生命的力量
——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 谭婉萱
我是一名心理老师,从2014年第一次走进校园,到2020年考编进入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到如今,我在专职心理教师的职业道路上信心满满干劲十足,也在规划职业未来。这期间,心理健康教育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作为毕业于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老师,我在刚毕业时却并没能成为一名专职心理老师,那个时候很多学校还没有专门的心理课,我在进入学校后只能先上着政治课,同时兼任心理辅导工作,但前来寻求帮助的学生很少。为了坚持应用我的专业,我选择在学校活动课时间申请开设了一门趣味心理学课程,试图以个人的力量加大心理健康在学生中的认知度。
2016年,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吹响了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兴起的号角,我开始有机会在心理健康月举办心理团辅活动,在学校宣传栏展示心理健康知识内容。
2017年我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课堂,虽然学校要求在课堂还需要临时准备一些身体健康与安全的内容,但这已经让人欣喜,因为这意味着心理学在学校里已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阵地。与此同时,因为课程的设置,希望了解心理学、在遇到困难时主动寻求帮助的学生越来越多。虽然心理咨询室还只是办公室里摆着一套简单的办公沙发,虽然一个人撑起所有这些工作有些辛苦,但我却在这其中收获了快速的成长和满满的成就感。
2020年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亲善友爱的社会心态。”这一年我也通过考编进入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成为了学校的专职心理老师。入职后我迎来了巨大的惊喜。这里有强大的团队——专兼职心理老师多达8名,大家都对心理工作充满热情,这里有齐备的场地——咨询室、沙盘室、宣泄室、团辅教室一应俱全,这里有常规课程——每周两节课。
我的日常工作负责授课、心理活动、心理宣传,也负责个体心理咨询,所以,我不仅有机会看到学生在学校和班级团体中的平时表现,也有机会更深入的与学生交谈。这两个机会通过我和学生之间的人际互动帮助我和学生共同成长。
我在多年的学习生涯中接触并了解了许多心理学的流派,这些流派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完成心理学学科的使命:观察、了解和预测人类心理与行为。而在这众多的流派当中,我最终选择了人本主义作为心理工作的根基。因为我相信:人类生命天生具有成长与发展的力量,只要给予合适的人际环境与心灵营养,它就会自己冲破桎梏,绽放独有的光彩。在这里我想通过最近一个学生的成长故事让大家了解我的工作。
这名学生是班主任帮助预约的心理咨询。班主任在前期与我交流时告知我他曾是班干部,稳重、上进、成绩好,是(至少上学期还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学生。然而这个学期他辞去了班上的职务,变得懒散、沉默、孤独,班主任因为平时常常关注学校对心理健康的宣传,了解一些相关知识,及时察觉到了他在心理健康方面可能存在问题,在和他谈心后,他主动提出要班主任帮忙预约心理咨询。我带着对他本人和这些转变的好奇等到了他。
走进咨询室时他沉默异常。他说他情绪最近常常很不好,在人群里时感到孤独,在别人快乐时感到索然无味,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努力读书。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意志力下降,多少有点抑郁。我看到他坐在我旁边的椅子上,边述说自己的感受,边眺望着远处操场上的同学,表情带着疲惫和困惑。他不明白自己身上发生了什么,那一刻我想,我该和他一起去找找他内心深处的答案。
情绪的明显开始于暑假,他和父母爆发频繁的争吵,父母每一次对他学习的督促都会成为他爆发的导火索。学生本人对于这种情况既恼火又愧疚。而这种长期情绪爆发之后的空虚与低落直接导致学生进入抑郁状态。但是探索不是到此为止。我们还要找找其他情绪的来源,比如“觉得不知道为什么要努力”。一般而言努力的目的是“为了过上理想生活”,但当我们共同探索这一问题时,学生几乎没有任何喜爱的事物或活动。由此我突然感受到他内心的厌倦,不只是对外物的,也是对自己的。当我向他表达我的感受之后,他仿佛终于被打开心门,彻底释放出自己情绪,说出自己心底的想法“因为觉得自己不够优秀而不配被爱”。我们一起重新审视这个观点,决定在这之后的咨询中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帮助他重新爱上自己。
在后来的咨询中,我们分别探讨了“他与父母的互动模式”、“爱的起源”、“爱的语言与行动”、“如何去感受爱”以及“与父母的沟通方式调节”等主题。在这个过程中,我始终坚持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相信他自身的智慧与力量,鼓励他积极付出行动,尝试改变自身现状。同时在经过该学生的同意后将一些必要的相关信息告知一直关心支持他的班主任,由班主任联系其家长,告知孩子的心理困境。同样也是在学生的同意下,每一次咨询之后积极向家长反馈学生的思想转变情况,让家长从“不理解”转为“理解孩子”,从“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办”变为“主动配合,积极关注孩子”。通过多次家校沟通,传授家长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与亲子沟通方法,协助学生家长重新构建起了和谐亲子关系与家庭氛围,为学生提供了有力的社会支持力量。
在一个半月左右的多方配合努力下,我眼看着学生每次来到咨询室的状态越来越好,眼底开始重新绽放自信的光芒,我知道,在这一段故事中,我只能陪他到这儿了,在向他表达了对他处理能力的信任之后,我们结束这一次的长程咨询。
“但如果以后你发现自己又遇到难以克服的难题,需要我们的帮助,欢迎你随时来到这里。”这就是这个故事的结局。
每个学期因为家庭或人际交往问题等原因来到学校咨询室进行心理求助的学生并不少,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在家校环境改善,或者甚至只是在我们提供一段理解宽容且支持态度的对话后,他们都能自己理顺问题、领悟关键进而做出行动,改变自己的困境。这种力量我愿称之为生命的活力,它存在在每一个个体的心灵当中,只待我们提供一个合适的环境就会自行成长起来。这样的咨询故事在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里不断上演,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长大,教师们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成熟。就是这些故事督促着我不断学习,在学生遇到困境时能给他们更有力量的帮助。
孩子们开朗而充满阳光的心灵偶尔会被路过的乌云淋湿,但我想,作为老师,我们共同为学生们驱散乌云,撑起雨伞,陪伴他们走过艰难的时刻,从而重新让阳光照进他们的心灵,就是我们工作很有价值的一个部分。
美丽的高新工程校园,溢满青年学生的活力,每每看到一张张阳光自信的笑脸,每每碰触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生命的力量,总是从我心底涌起!感恩时代,感恩高新,感恩这里的每一个人,一切,都是如此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