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规划
DEVELOPMENT PLANNING
绩效自评报告(电子信息技术)
发布时间:
2023-09-25 15:37
来源:
2022年长沙职业教育“楚怡”重点建设项目
绩效自评报告
一、项目概况
我校根据《湖南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及《湖南省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优秀中职学校和优质专业群建设计划实施方案》文件精神,按照学校“双优”校建设方案,聘请高校专家及产业导师成立项目建设指导委员会,出台《学校“双优计划”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学校“双优计划”建设项目经费管理实施细则》等管理制度,成立了“优质专业群”项目建设工作小组,切实保证建设方案中规划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按时完成;实行按月调度、每期总结、年末评估验收制度,通过适时调研控、反馈改进,保证依规依据、不偏不倚地按建设优质专业群。
学校紧密对接湘江新区电子信息企业、不断完善专业发展机制,打造优质专业群。聘请了高校专家、联合企业成立了专业建设委员会,一起进行市场用人需求调研,一起进行关键指标和运行数据分析,进行诊断优化改进;完善专业动态监控和调整机制,严格按照建设方案,制定重点建设内容的工作目标,分工明细、责任到人,确保完成建设任务;进一步完善专业群负责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涉及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教材教法改革、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校企合作与实训基地、教研科研与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问题;为保证省优质专业群项目建设资金合理使用、规范使用,按“适用、够用、好用”要求高标准建设项目;按“建好、管好、用好”的要求落实管理,以高效、高质量建设支撑优质专业群综合实力提升。
这一年,学校非常重视优质专业群建设,用于电子信息专业群资金达700多万元,主要是用于实训基地建设、课程资源建设、教材开发及教学团队培养等方面;专业群建设按规划实施,取得了明显的办学效应。这一年,探索定型了“23456”人才培养模式(“双元共育、三能联培、四岗递进、五环融通、六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尤其是“四岗递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进一步深化和推广。课程资源建设走在省内中职学校前列,立项建设的省级教学资源库的课程资源、用户访问量等运行数据居于智慧职教平台前列;今年获省教育厅审批推荐参评国家级教学资源库;2门精品课程顺利通过验收升级为省级线上精品课程。教法创新及教材开发有成绩,开发了校企合作特色教材3门,《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与《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已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已获得出版书号,即将出版。将企业的操作流程引入教材,张涛编写出版了新型工作手册式教材活页式教材《工业机器人操作教程》1本。教学团队成员业务能力强,立项为省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基础上又立项了“光伏发电”楚怡工坊,团队成员获市级以上荣誉7项,学生竞赛获国家级银牌1块,获省级竞赛“2金2银2铜成绩”,在湖南省黄炎培创业大赛中获得省二等奖,在金砖国家技能竞赛中获得2块银牌。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入,校企企业共建1个科技创新技术平台,新建校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2个、新建1个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及拓展4个实训室为长沙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场室,积极发挥着社会服务及示范辐射作用。
二、主要绩效
(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专业群按照优质专业群建设目标及任务书,重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上发力。聘请7位企业专家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一起调研园区中兴通讯、威胜集团、三安光电等多家电子信息企业,在调研分析和商讨的基础上创新构建人“23456”人才培养模式(“双元共育、三能联培、四岗递进、五环融通、六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值得一提的是:“四岗递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研究应用有特色有成果,《中职电子专业“四岗递进”学徒制实践模式研究》已立项省教育学会课题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已推进推广到工业机器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与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实施效果好;后段,专业群将进一步完善现代学徒制评价方案,建立可持续发展校企合作机制。这一年,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今年向电子信息企业输送超 167名零磨合上岗的技能人才,订单式培养已涵盖了专业群4个分支专业,订单式培养率达到83.7%。
(二)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专业群邀请企业专家参与制订改革课程内容方案,建立具有企业特色文化的职业能力培养“三平台+七模块”课程资源建设体系,融入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的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素质评价标准的课程标准。利用好已立项为省级资源库这个平台,丰富课程资源,建立了专业共享资源库,利用智慧职教自主学习平台,共享优质的电子教案、教学课件、网络课程、考评题库等课程资料,为社会人员提供自主学习平台,起到共享和辐射作用。这一年里,学校投入了33万元资源库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精品课程《电工技能与实训》已顺利验收并升级为省级精品在线课程,《电工技术基础》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已进入中期建设阶段,《PLC技术及应用》已形成资源准备申报23年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现在专业教学资源库用户数达16694人,标准课程12门;用户类型多,有学生、退伍军人、农民、其他;面向的适用对象有社会学习者、学生、企业用户等多类型,社会学习者、企业用户数占到了43%.。正因为课程资源丰富有效、运行使用效果好,现在已被省厅推荐获得申报国家级教学资源库资格。
(三)教材与教法改革
专业群依据中职学生特点,根据行业发展就岗位需求,以学生为中心,以生定教,积极推进实施分层教学,探索应用“同班异课、小班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写成论文加以总结和推广。推进了大数据、虚拟仿真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推广实施智慧课堂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并作为课题研究,朱世民主持的《依托省级资源库推进智慧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已立项为省级教改项目。另外深化了校企合作,聘请企业导师进课堂,专业教师进车间,落实了校企双元共育。按照教学研产创培“六位一体”,全过程、多维度培养或提升学生的研学能力及三创意识。现在,学校已投入60多万元,开发校企合作特色教材3门,《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与《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已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已获得出版书号,即将出版。将企业的操作流程引入教材,张涛编写出版了新型工作手册式教材活页式教材《工业机器人操作教程》1本。
(四)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专业群深入开展新时代“思想铸魂”学习活动,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注重师德激励,培养能适应新时代教育的“四有”教师。学校发挥名师大师的引领作用,搭建平台,促教师发展;一方面发挥名师大师的带头作用和带跑作用,带头调研及优化管理,带头研课和上示范课,积极开展结对带徒,帮带提携、加快青年教师培养;另一方面建好用好平台,好发挥好“杨明辉国家名师工作室”、湖南省朱世民“双师型”名师工作室、“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周霞班主任工作室”的作用,开展了系列活动,为教师发展赋能提速。这一年团队成绩喜人:赵浩主持的“光伏发电”工坊立项为湖南省楚怡工坊;汪平获评湖南省楚怡名师,全胜获评第一届“长沙市教育名师”,唐重老师获评第一届“长沙市教育骨干教师”;张定国老师参加长沙是第一届职工竞赛获得第二名,获评了“长沙市技术能手”称号;团队出版校企合作一体化教材3本,发表论文3篇;教师参加湖南省教师职业能力竞赛获得省级“二等奖”2项;送教师参加各级培训37人次,组织研学活动22次;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银牌一块,学生参加省技能竞赛获得“2金2银2铜”的好成绩;学生代表湖南省参加金砖国家技能竞赛分别获得“工业机器人孪生技术”和“集成电路开发应用”项目省二等奖;指导学生参加湖南省黄炎培创业大赛获得省二等奖。(以上数字根据佐证核实)
(五)校企合作与实训基地建设
专业群积极响应并落实“三融”,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和威胜集团一起成立“电子信息技术产教联盟”,作为长沙市5G应用产教融合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协助开展了理事会活动,打造校企校际协作共同体。联合威胜集团、中联重科、科瑞特、中兴通讯等企业组建“电子信息技术校企校际协作共同体”,现在健全运行机制,实现校校、校企资源共享,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专业群在原来16个实训室、7个校内实训基地及4个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按“教学产研创培”六位一体的要求,和浙江瑞亚、华航唯实校企合作、新建校内实训基地2,和深拓科技新建校外实训基地1个,升级以电子产品生产实训基地,升级工业机器人数字孪生实训室及汽车电子VR实训室,经费投入430多万元。
(六)教研科研与社会服务
聚焦“三高四新”战略、对接电子信息等行业产业,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主要作为有:(1)学校和湖南科瑞特科技有限公司共建1个技术技能创新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电路设计及打样制版等服务。(2)遵循企校互助、校企共享、校企共赢原则,学校聘请企业优秀技能大师培训教师,企业聘请学校优秀师资培训员工,达到企业、学校资源共享,互相培养,开创了校企互引互聘互培互用的好局面。(3)充分发挥专业群拥有名师大师多的师资优势、处于产业园区的区位优势、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功能全等优势,搭建好“万人计划”名师工作室、省级“双师型”名师工作室、技能大师这些平台,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加快“双师型”教师培养进度。发挥专业教师技术优势,承担园区企业职工培训和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及考证培训,年培训数要超800人;(4)搭建平台、切磋技艺。承办2个市级项目的职业院校技能竞赛赛点、1个省级职业院校技能竞赛、1个国家级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承办高新区“麓谷工匠杯”电子装调与维修电工职工技能竞赛、长沙市“十行状元,百优工匠”维修电工职工技能竞赛。承办2个市级项目的职业院校技能竞赛赛点、1个省级职业院校技能竞赛。(5)服务中小学校劳动科技教育。专业群建成了工业机器人认知、维修电工、趣味电子产品制作、智能家居体等4个以上长沙市劳动教育基地,以课后服务等形式与普通教育开展职业启蒙教育,有6间实习室对中小学生开放;承接高新二小、虹桥小学、高新实验等学校1200人次参观或实践,为中小学劳动教育发挥了较好的社会服务能力。另外还派专业教师支援或指导中小学科技教育和劳动教育,如安排了张涛、徐胜老师到长房博才及高新二小任教科技课程;朱世民老师为金桥小学调试了机器人和3D打印设备,开展为中小学义务维修教学设备及点化仪器80多件。
三、存在的问题
1.项目申报规划与实施还有差距。虽然学校和专业群在申报2022年湖南省“楚怡”优质学校和优质专业群项目建设单位中单独设立“双优办”,成立了领导机构和建设工作小组,但在项目申报成功之后,建设进度没有完全跟上,没有定期开展项目推进会,导致部分项目停滞不前,主要原因是监管机构没有真正监管起来,学校人手不够,各种项目建设、常规管理工作、教学工作量较大,各方面难以协调,主要原因缺人和监管。建议学校配备充足的人手,并按时举行项目推进会。
2.评价指标还需进一步优化。在申报过程中由于申报时间较短,考虑不周全,导致绩效指标设置偏高,难以推动和实现,建议重新开展调研和论证,对绩效指标进行适当修正。另外受整个大环境影响,上级资金没有按时拨付,双优项目资金管理、安排、使用等方面难以完全按双优建设项目执行,导致双优项目建设部分内容如实训场室建设、教师培养、技术技能创新、教学成果提炼、国际化交流等没有对接项目计划的进度。
- 下一步工作打算
1、积极争取计划内优质专业群建设资金,按照计划继续加大对各项目的投入,改善实习实训场地,优化教学资源,提升教师团队教学能力。
2.进一步完善优质专业群建设机制,根据年度建设任务,分阶段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和任务书,挂图作战,分步实施,制定奖惩机制,定期召开项目推进会,落实各项计划任务。
3.及时总结经验、提炼特色,扎实推进优质专业群各项建设任务;分年度分类别收集标志性成果,做好标志性成果的统计分析,提炼标志性成果的典型案例。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