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群团
开学师德第一讲:师生观看2023秋季师德专题片《师者如是》
发布时间:
2023-09-07 11:28
来源:
(文/杨琴玲)9月4日晚8点,高新工程全体师生观看2023年秋季师德专题片《第一讲·师者如是》,按照省教育厅统一部署,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小组专门作了安排与要求,老师们在家都自行收看,在校学生分班级在教室收看,班主任、下班老师共同组织。
按照收看要求,每位老师都拍摄了观看照片或视频,很多老师与部分学生写了观后感。其中,4位师生的心得上传到了新区教育局征集邮箱。
此项工作由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小组负责,校长罗伟光、党总支书记黄立在教师工作群都第一时间收看,发出提示;党总支委员与党务办、各支部书记、督导室等都认真组织与督促。
附:师生观后感
刘莉老师:师者如是,我发自内心觉得教育是我要从事一辈子的事业,在“切磋琢磨”中察觉反思,成就学生;在“坚韧不拔”中初心不改,立德树人;在“心有仁爱”中躬身教坛,完成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
张雄老师:无论是疾病缠身,还是行业跌宕起伏,丁德馨教授都义无反顾地朝着认准的目标砥砺前行。“瞄准世界一流,勇于创新超越。”他用行动,践行了“老师,就是要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何亚男老师:教育就是要示以美好,授以希望。李柏霖老师在带领孩子们发现生活中那些小美好的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大胆、诗意表达的自信心,这样的培养直抵心灵,相信孩子们以诗为伴的一生必将永远丰盈,永远多彩。
让老师成为孩子人生路上的神助攻。每一朵花都有绽放的权利,教师被誉为园丁,就应当充分了解每一朵花的特性,发挥教育者的专业所长,培根铸魂,静待每一个花期的精彩绽放。
方细飞老师:扎根乡村学校,扎根教学科研一线,扎根贫困山区支教……师者仁心,他们把爱深深植入学生心里,他们用平凡的工作诠释着爱的教育。
钟燕老师:身为人师,若能走进学生内心,帮助他们坚定目标和信心,那是一件多么美好而有意义的事情!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都是值得被尊重、被认真对待的。短短两三年时间,有幸陪伴,逐渐认同,相互扶持。如何在日复一日繁琐的工作中找寻自我价值,如何在职业倦怠中重燃热情,如何在一次又一次受挫后还能笑容满面地走进课堂……师者如是,笃定前行。
张波老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传承优秀文化,潜心教书育人,关心爱护学生,既是责任和使命,也是荣誉与初心,师者如是,吾亦如是。
高晨国老师:观看《师者如是》后的我被深深感动。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学生,要常思为师之道,长存育人之责,常怀爱生之心。在教书育人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师者”严格要求自己,坚持育人初心,做“四有”好老师,给予学生更多温暖的力量。
李彭樱老师:能看到这么多不同领域的优秀教师代表聚集在一起,讲述一些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我深有感触。在这么多优秀“师者”的熏陶之下,作为人民教师的我下定决心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让学生们在爱的怀抱中幸福成长。
张晓丽老师:看了《开学第一课·师者如是》中李柏霖老师教留守儿童写诗,孩子们用诗歌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把生活中的美好、浓浓的爱、对梦想的追求等写进诗歌里,诗歌打开孩子们对美好生活、对广阔世界的爱。孩子们变得善于沟通、爱上阅读、爱上生活,更加自信,从而能够淡定从容的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体现了教育的本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周芳老师:看了《开学第一课·师者如是》之后,我深受感动。怀化市会同县教孩子们写诗的李柏霖老师、从教30年被人们称为“行走的师德课”的王爱民老师、扎根乡村教育36年的”麦田守望人”王向春老师……他们的事迹无不体现了师德的高尚。作为一名职业教育的老师,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识,勤修仁爱之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德施教,立德树人。
《开学第一讲·师者如是》观后感
22304班 王丽芊
作为一名在校学生,这十几年来我与老师的接触十分频繁,尤其是如今就读的中职学校——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我见过夜幕降临时,教学楼办公室的灯光如同路灯在空荡的大街上一样闪亮;见过老师看到学生受伤时焦灼的眼神;见过老师为让学生放松开心而认真细心地准备礼品;见过老师鼓励、开导学生,支持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想法。但老师们更多的无私奉献,是我远远没有看到的。
开学第一天,我们一起观看了湖南省教育厅组织制作的《开学第一讲·师者如是》。这部专题电视节目是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识、勤修仁爱之心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坚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所制作的。
起初我以为都会是一些老教师,但第一位映入眼帘的老师便让我印象深刻。第一位教师名叫李柏霖,在发现她所带的班级中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甚至是孤儿时,她不断思考该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处陪伴他们,抚慰他们幼小的心灵。李老师以诗歌为载体,带领孩子们写作,从孩子们的诗中了解他们,走进他们内心深处的世界,成就托举了一群乐观的小诗人,同时也美丽了孩子们的灵魂和生命。
第二位令我印象深刻的老师名叫丁德馨。在他的讲话中这样一句话我非常喜欢,他说:“追求的目标一经确定,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保持原定目标不变,坚定地朝着原定目标努力。”他的一生也是完完全全按照这句话来实行的。为了保障国家核工业的“粮食”铀的安全,他不断学习、钻研。1986年他便去到了南华大学创建铀矿采冶学科,培养铀矿采冶人才。在几年后,因为国家核工业开始了军转民的重大改革,他的同事迫不得已纷纷转行,只有他坚定地朝着原定目标努力,1990年他带着诸多问题前往了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掌握了新技术后,他婉拒了新南威尔士大学的高额奖学金,义无反顾的将资料带回国,开始继续研究。经过25年的努力,南华大学为我国核工业建成了唯一培养铀矿采冶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完全学科体系。
还有众多的老师在默默奉献着,只为培育好一代又一代的人。在看这个节目时,我的鼻子酸了好几次,眼泪一直在眼眶里打转,我为这些学生们能有这样的老师而感到幸福,也为老师们无私奉献,坚持到底的精神感动着。
从古至今并不缺乏夸赞、描述老师的诗句和文章,我想,这些并不是没来由的,电视专题片中的老师,如是;我身边的老师,如是,在高新工程,我感受到了学校与老师的温暖,未来更是光明。
致敬老师!你们平凡而伟大!
师者匠心,微以致远
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 陈红玉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怀着敬佩的心情,如约观看了湖南教育电视台播出的《开学第一讲· 师者如是》,感慨颇多。
自古以来人们对教师冠以太多的赞誉,荀子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欧阳修说“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斯大林也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节目中的那些光荣的人民教师,他们没有辜负这些美誉。李柏霖老师,教会了学生用诗意的方式打开生活,从小在孩子们心中点燃了诗和远方的梦想,陪他们写下了一千多首诗歌,将孩子们童真的诗句整理成册,成为了孩子们前行路上的引路人,她的讲述让人动容,她用无私的爱温暖着大山里的每一个孩子,捧着一颗对教育挚爱的心。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她的诗是爱心之旅,教育之魂。
扎根在安化县支教的庞晓晓老师同样让人动容。他本是一名体育老师,却身兼班主任及任课教师之责,与学生一起吃住,身体力行地践行着对学生的关心和教育;日常生活里他能记得每个孩子的生日,是一位真正的有心人,他不顾个人安危,为了学生的用水,去河里接水管摔倒后挣扎着回到教室,或许在他眼里,没有比教书育人更重的事。他时刻心系孩子,在他看来,只要孩子们能坚持学习,任何付出都是值得的,当他风轻云淡地讲出他的故事时,我看到了一个教育者无私的付出和对教育最真诚的爱。王爱民老师的化学课就如同最好的催化剂,使学生身心产生了质的飞跃,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同时,也接受到了心灵和德育的洗礼,她是学生人生路上最好的道德导师。
丁德馨老师不顾身体疾病,始终坚守岗位,不断突破,成就自我。傅爱斌老师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践行为国育才的使命,成长为强国路上真正的“育种人”,她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阳光和雨露,让教育之路生机勃勃、硕果累累。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些榜样都是教育路上的楷模,他们生动地诠释了什么是爱,对学生的关爱,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师者匠心,微以致远,他们的坚韧,必将不断地激励我在教育前行的路上不断提升,不断成长,做“四有”好老师,不负这个伟大的时代。
一审:党务办 二审:屈小燕
三审:黄立
图片一审:党务办 二审:屈小燕
三审:黄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