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科研
黄立:理性看待和处理普职学生转学与专业选择和变更
- 分类:成果申报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2-05-31 10:49
- 访问量:
【概要描述】每学期开学,特别是秋季开学,几乎每所普高与职校都会碰到学生转学问题,包括选择与变更专业的问题,普职校际之间多为转学问题,主要是普高流向中职,职校内部则多为专业变更。
黄立:理性看待和处理普职学生转学与专业选择和变更
【概要描述】每学期开学,特别是秋季开学,几乎每所普高与职校都会碰到学生转学问题,包括选择与变更专业的问题,普职校际之间多为转学问题,主要是普高流向中职,职校内部则多为专业变更。
- 分类:成果申报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2-05-31 10:49
- 访问量:
每学期开学,特别是秋季开学,几乎每所普高与职校都会碰到学生转学问题,包括选择与变更专业的问题,普职校际之间多为转学问题,主要是普高流向中职,职校内部则多为专业变更。
学生转学与变更专业既是老问题,也是新问题,尽管各地教育主管部门没有专项统计,但从近年笔者所接触与部分职校反映的情况看,这一问题显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与趋势。
总体而言,普职之间、职职之间的转学,包括职校内部学生。变更专业的人数占学生总数的比例肯定是很低,特别是近几年省市教育部门在学籍注册上作了严格的规定,但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日益重视,职校整体规模的不断壮大,普职之间的转学与变更专业的学生总量仍不小,并明显呈现上升趋势,一是在读普高学生转向职业中专,这一趋势较往年更为明显;二是转入与转出出现两极分化,薄弱学校多为转出,传统强校强势转入;三是转学和变更专业与行业市场和就业形势密切相关。
随着职业教育日益受到社会认同与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普高学生转入职业中专与学生变更专业在整体上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但具体到每一个学生个体,改变自己的学习与专业方向的原因却是各不相同,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规避日益激烈的高考竞争,尽管目前高考录取率比较高,但相当一部分家长与学生仍对高考充满忧虑与无奈;二是高考途径的选择,对于成绩中等或偏下的普高生而言,职业高中的对口高考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三是对于未来就业状况的担忧,很多家长认为,职校毕业至少可以学到一门技术;四是读职校费用比较低,特别是国家助学金(每生每期750元)以及其他不同形式的助学金有不小的吸引力。
上述各不相同的转学与变更专业动因,可以引发我们对于涉及转学与变更专业诸多问题的思考,从大的方面来看,普通高中转学职中及职中学生变更专业,是社会与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带来的必然趋势。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大力扶持与政策支持,特别是市场经济与行业产业对教育的导向作用越来越明显,甚至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理性面对这一问题,并为有此需求的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关心与帮助是势在必需。与此同时,透过上述现象,也有必要对当前的普高分流制度、技术人才培养制度、普职学籍管理制度等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并在此基础上寻求相应的改革之策。
一、做好普职分流,全面系统地推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出现普职转向与变更专业看似高中阶段的问题,笔者以为更多原因出现在初中毕业普职分流与专业导向这一源头,目前,万人争挤高考独木桥这一现象虽然有所缓解,但总体而言,说普高风景这边独好亦不为过,众多进入职业中专的学生在当初的学校选择包括专业选择,相当部分也属无奈与盲目,因此,正确引导学生普职分流,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突出办学特色,不断增强职业教育竞争力,是全面深入地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应有之义。
二、构建普职立交桥,促进普职生有序流转。
虽然目前由普高流向职业中专的学生人数在逐年增加,但规范与管理都处于明显滞后的状态,课程开设、学籍管理特别是政策导向以及由此必引发的相关问题需要引起重视,针对高中阶段转学制定规范性意见,同时加以引导,包括转入职校后课程开设,学籍管理应有明确要求,制定相关制度,这既是学生的实际状况需求,更有利于促进教育的多样化与公平选择,同时职校校际之间要加强学分互认,目前长沙职校首批试点的十余所职校的学分互认尝试是比较成功的。
三、加强宣传与指导,为普职之间和职校之间学生转学与变更专业提供帮助。
虽然选择转学与变更专业是家长与学生和一种自主行为,但也是社会需求的一种客观反映,教育主管部门特别是学校有义务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帮助。目前普通高中学生转入职业中专或心生无奈或心存畏惧或盲目跟风,特别是职校之间转学问题,更多的是设立门槛,人为不放,校内之间转专业也怕麻烦,多以跟班或班额加以限制等等,人为地造成教育不公与资源浪费,更给学生个人造成不可挽回的终身影响,因此,在加强学生转学与变更专业制度管理建设的同时,学校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则显得尤为重要。
(编者注:本文获得2010年度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优秀论文二等奖)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版权所有: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 | 备案号:湘ICP备17011366号-1 | 湘公网安备 43019002001715号 | 地址:长沙市高新区技术产业开发区东方红中路607号 | 邮编:410000 | 电话:0731-88692330 |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长沙 后台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