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科研
与智者为伍 与名师同行 相邻提携奔卓越
长沙市第三期区县首席名师高级研修班学习心得
(通讯员 朱世民)四月芳菲,花香沁人,教育学院,名师荟萃。“2018年长沙市第三期区县首席名师高级研修班”于4月18日--21日在长沙教育学院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一次培训,这四天的培训有专家讲座、有名师分享、有课例观摩、有讨论交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这四天培训中,我们像重回学生时代,听讲座、做笔记、答问题,有经验分享、观点碰撞、情感交流,如同勤勉的蜜蜂,采集着知识的花粉,酝酿着最甜的收获。
我收获了什么呢?
专家指导、建设实施思路明
短短的四天,课程满满、收获满满,聆听了多位专家的讲座:有教育学院肖万祥院长和许月良院长;有特级教师加硕导唐良平、冯雪梅、姚建明老师;有首席名师、市教研员洪霞老师。他们分别从工作室建设规划、名师发展,科研能力、课例设计,活动方案设计等方面系统地、多维度地对名师工作室的建设规划和工作开展进行了具体地、针对性地指导,使我对名师工作室建设,目标更明确、理念更先进、思路更开阔、方法更多样;使我跳出了原来那种小股作战、只注重搞教学、做实事、不够重视科研和带动作用的局限圈子;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名师职能重在引领、重在打造卓越团队,带动学科的整体提升。
名师分享、精彩纷呈干货多
短短的四天,每个阶段都有名师学员进行经验分享,进行分享的都是工作室首席名师、已有多年的工作室经验,已经形成特色,又是一线教师,干货多,这就是我们想要的,譬如吴武夫讲到名师的“8有8能”对名师所应具备的能力进行了很好地概括;唐敏的“和—核—合”抓住了团队建设的要义,符合现今“和谐、合作、共享”的新理念;胡蓉介绍了“就地取材”“生态为主”“自主创新”等做法很有时代感;钟东平的“听课要有思考,评课要有主题”,就听课评课要领进行了具体介绍;刘炜伟以个人感受谈了名师的情怀和境界等等。这些名师的分享,不单有理念、有观点、有思想、有做法,而且现场的讲解有激情、有文采、有艺术,本身就是一堂很好的示范课。
交流观摩、采得百花酿成蜜
短短的四天,每一阶段名师分享后,就要有一场交流讨论会。名师学员们就研讨内容发表了自己观点、交流做法和经验、反映工作中的困惑、问题很有代表性和现实意义,专家们进行了解答或学员之间探讨提升。期间,还观摩了蒋雁鸣工作室成员沈静老师的课例《妙玉何妙》,而后分组进行了讨论和现场点评,这是一堂妙趣横生的探究课,上课和评课都绽放思维的火花,都渗透着艺术的气息。在这过程中,我体验着、思考着、领悟着,要博采众长,学以致用。
通过学习我在思考和感悟:
职业教育名师建设应抱团发展
这次参培的老师绝大多数是从事普通教育的,他们的名师工作室建设和工作开展好、活动多、辐射面大,工作室成员提升快,工作室效能释放好,而与之相比职业教育工作室就少很多,况且专业分得细、成员少、辐射面小,也难能形成规模效应。我想,要在职业教育中发挥名师工作室作用,要联合多个职业学校,打破区域界限,共同建设,成果共享,才能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职业教育教师教学素养须提高。
这次培训,我作为学员在台下听课,主讲的名师不但讲课内容好,有观点、有思想、有新意,而且表达艺术也高、有水平、有激情,我想要是专业课教师要是像这些老师一样或者像电视台主持人一样,在教学表达上多一些引导技巧、多一些婉转语气、多一些优美词语,上课的氛围和效果肯定会好一些。
此次培训真正的是“与智者为伍,与名师同行”,我学到了很多,也发现还有很多要提升的地方。与名师“一次相识、相知、相学,终身同道、同志、同行!”我将努力学习、挑战自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争做名副其实的名师,为打造卓越团队、卓越学校而努力!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